锋利盛集团新闻中心

升级版的自贸区有看头

发布者:锋利盛|2015-5-7 10:41:45|浏览量:

        近期,广东、福建、天津自贸区,以及上海自贸区扩展区分别完成揭牌仪式。从上海“一枝独秀”到南北自贸区各有侧重,进入2.0时代的自贸区大有看头。


  看叠加。四大自贸区不仅叠加了国家级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各项倾斜政策,而且,从功能上看,既要立足国家赋予的特殊“使命”,建成各类“中心”,又要从全局出发,服务各项国家战略。


  叠加,绝不是简单的“1+1”。在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管理模式、推动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同时,各自贸区如何使相关政策和战略部署之间相互衔接,避免改革措施不配套、不协调和“碎片化”,还需一番整体安排。


  看整合。一方面,自贸区要发挥优势,打造特色。例如,广东自贸区将通过加工贸易转型,带动泛珠三角区域的产业升级;天津自贸试验区旨在通过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辐射内陆;福建自贸试验区着力加强闽台合作,以此辐射带动海峡西岸经济发展;上海自贸试验区则通过建设长三角区域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推动长江经济带的快速发展。在此过程中,与周边区域的合作与联动显得尤为重要。


  另一方面,四大自贸区都由若干片区组成,有的片区内甚至还包含“小片区”,发展条件、开放程度可谓千差万别,特色和优势也大不相同。如何使自贸区既保持整体性,又充分发挥片区的各自优势?如何理顺各个片区的管理构架和管理体制?片区之间如何在创新和开放上保持同步?这些问题都需要仔细作答。


  看优化。今后,四大自贸区在共享一张“负面清单”的同时,也将共同担负起不断优化清单的使命。


  从2013年上海自贸区“试水”负面清单至今,特别管理措施由最初的190项缩减至随后的139项,再到当前的122项——四大自贸区统一适用的这张清单,已是负面清单在我国的第三个版本。限制范围的不断缩减,本身就体现了我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力度与决心。


  宽进则必须严管。今后,四大自贸区在执行这张负面清单的同时,还须有效管住事中事后的内容。例如,参与国家安全审查、完善反垄断的长效机制、建立与开放市场环境相匹配的产业预警体系等。通过制度创新,增强风险防范能力,从而为进一步扩大开放奠定坚实基础。同时,探索负面清单如何与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以及国内诸多法律法规有效衔接,也是自贸区必须肩负的重要使命。


  看推广。自贸区建设的核心在于推动制度创新,而非形成“政策洼地”。从这个意义上看,能否形成在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便可作为衡量自贸区建设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准。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一位来自福建的全国人大代表对本报记者表示,希望自贸区带来的制度创新能更多在当地“结果”。他认为,复制自贸区的制度改革红利事关长远,必须全力完成好。


  目前,四大自贸区已挂牌运行,对于各界关注的,是否还有更多自贸区“在路上”?商务部负责人日前坦言,当前的核心任务,“就是要把自贸试验区试验被证明是可以复制、可以推广的制度创新经验,向全国推广,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并不在于建立更多的自贸试验区。”